"员工流动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urnover rate人员流动计算 "员工流动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员工流动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024-07-06 17: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调查显示,10%—20%的员工流动率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好处。 但骨干人员应是留用重点     员工流动率:其实就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公司员工的流动性数量占固定员工数的比率。 1、本期离职人数/(本期新进人数+上期末人数) 2、本期离职人数/期末人数 3、本期离职人数/期初人数 4、本期离职人数/本期平均人数    市场上常见以上四种,个人采用第一种。原因见下例:    某公司3月末5人,4月进入5人,离职9人,4月末只剩1人。请问公司4月离职率?    第一种方法结果90%,第二种900%,第三种180%,第四种300%    离职率就其概念来讲是不应该超过100%的    员工流动率=员工流动人数/员工总人数。(流动率说明的是一个时间段发生的问题,下面把这个时间段的起点和重点分别成为期初和期末。)

现在很多公司,对流动率的计算方法各有不同,关键在于上述公司分母的选取范围不同。有如下几种选择:

1、分母=期初人数或期末人数。因为员工人数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只采取一个时点的数据,当然是极为不科学的。

2、分母=(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取平均数,考虑到了人数可能发生的变化,但是如果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相差悬殊,结果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3、分母=期间内员工人数平均值。也就是不仅选取期初和期末的数据,还选取期间内的数据,来计算平均值。这是在前一种方法上的一点改进。

4、分母=编制人数。因为编制人数是一个固定值,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部门人员的轮换率。

5、分母=累计在册人数(=期初人数+本期入职人数=期末人数+本期流失人数)。这是最为科学的一种计算方法,说明了流动率的本意。流动率是指流动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那么总人数肯定要能完全包含流动人数(也就是流动人员是处于什么样的一个范围之内)。我们知道,期初的人数,以及本期入职的所有人,都是可能流失的,所以计算流动率当然应该选取期初人数加本期入职人数(即累计在册人数)为分母。

    了解分子分母的这种包含关系很关键,前4种计算方法,分子分母都不是包含关系,因此是不准确的。实际工作中具体采取哪种方法,可能还跟领导想看到什么结果有关系。因为上面几种计算方法结果会有较大不同,可根据需要的结果是大是小来选取不同方法。

      在这里还要指出一个错误,就是有人计算年度流动率的时候,竟然用月度流动率平均。我们知道员工流动人数是一个时间段的统计指标,是累计的,年度流动率应是月度流动率的加总才对。

      上面已经说了主要的问题,也就是分母的选择。再说说分子的选择,这可以根据你统计的目的来选取分子的范围。比如主动流失率、被动流失率、管理人员流失率、主管流失率、生产员工流失率、试用期员工流失率等等。

      我的标题表述是“流动率”,其实还想说明有流出(流失)也有流进或内部流动。比如想了解这段时间有多少比例的新员工入职,多少比例的员工变化了岗位(调职率),多少比例的员工获得了晋升等等。

                   人力资源新进率 人力资源离职率 人力资源流动率 计算方法 :人力资源的新进率是由新进人员的数量除以在册平均人数然后再乖以100%。 公式是:新进人数=新进人数X100%/在册平均人数 新进人员是指录用进入试用期或已完成试用期转正的员工。 离职是在某一时间内的离职人数,除以在册平均人数的月初月未平均人数然后再乖以100%。 公式是:月度离职率=本月中员工离职人数X100%/本月中在册平均人数 在计算出月度离职率以后,再乖以12就可以得到年度的离职率。 离职是指辞职辞退、自动离职人数。在册上的平均人数是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除以2, 离职率一般在3%-5%适中。补充人数除以在册平均人数就是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补充人数是指补充离职人员所新招的人数。 公式是: 净流动率=补充人数 X100%/在册平均人数       通过人力资源流动率可以测量企业内部员工的稳定性的程度。当一个企业流动率过大,说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导致企业生产率下降,从而招工培训成本,而流动率过小,又不利于保持企业的活力。      运 用说 明 以上三个指标对于分析企业的生产周期有相当的帮助,当一个紧缩的企业 一般其流动率等于新进率;而一个成长中的企业,一般净人力资源流动等于离职率;正常情况下,其人力资源流动率、新进率、离职率基本相同或在一个接近的区间内波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